城关镇顶兆小学 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的措施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是从这个民族的多数人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因此,抓好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良好习惯乃是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有在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理应成为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鉴于以上认识,我校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月活动,力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狠抓落实,细微处入手,打实基础,创出新意。以下是我校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完善、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活动顺序开展的有力保障。为此,我校由校长亲自领导、带领。学校德育室、少先队具体实施,开展工作,要求各班主任把活动真正落实处,由班主任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具体操作实施。从而形成一个全员参与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网络体系,并结合学校“三项评比”工作,由校领导、值日教师、学生(少先队)干部组成的日常行为监督小组,对学生的言行、礼仪给予检查、矫正,全校师生轮流担任,全员参与管理。 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 、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 、 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班队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②、教师——调动参与养成教育的积极性。 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个人文明素质,更是全民族的大事。我校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把其作为德育的重点来抓。为此,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要召开班主任会,明确意义,责任到人,并且要求各班主任对行为训练要有阶段小结,并在学校例会上进行交流,互相借鉴,扬长避短。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室、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改变了“只管所教学生,不管其他学生”的错误做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 、制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