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机关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与途径探讨新形势下地方人大机关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与途径探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其机关及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机关形象,而且事关地方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职责的有效履行,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地方人大机关及党员干部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高、渠道和途径不够畅通、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等问题。如何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摆在地方人大机关及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经过初步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切实有效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强化三种意识”、“拓展六大途径”、“抓住三个关键”。一、强化三种意识,切实增强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要求提高,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其首要前提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鱼水意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和肉的关系、鱼和水的关系。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种危险,源自于权力和地位的变化,根子是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必须在机关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强化“鱼水”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防患“鱼”离开“水”的危险。第1页共7页----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因此,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在机关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宗旨教育,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使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地方人大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自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强化公仆意识。人大机关及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机关及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自觉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能够自觉地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国家和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够自觉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拓展六大途径,确保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多种渠道无论是我们主动走访群众、联系群众、帮扶群众,还是群众向我们反映诉求、表达意愿、建言献策,都应该有畅通的渠道和可靠的途径。地方人大机关及党员干部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力拓展以下六大途径,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多种渠道。----深入基层群众调查研究。人大机关各委室及党员干部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吸纳民意,着力提高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确保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形成的审议意见、通过的自治法规草案等符合民意、顺应民心。对新时期机关工作和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集中时间进行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使调研工作成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服务群众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结对帮扶基层及困难群众。一是长期化、经常性开展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温暖,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第2页共7页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四送四访”结对帮扶共建活动,为地方人大机关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二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多帮一”或“一帮多”等帮扶对子,大力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