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规程 8 0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分等推荐因素及其分级、分值和权重 C.1 总则 a) 本附录所确定的13个农用地分等因素是指对农用地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农用地质量构成因素; b) 本附录确定了不同地区农用地分等推荐因素体系的必选因素,并确定了权重; c) 使用本附录时,需要对推荐因素和权重进行验证,必要时可进行调整。验证和调整结果应上报农用地分等任务下达部门,经批准后在农用地分等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C.2 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数据采集来源 C.2.1 基本要求 a) 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的调查以1:1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 b) 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的调查应利用已有资料数据,如乡级或县级土壤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地形图、水利资料等;所有因素都要落实到分等单元上,并填表注记; c) 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的调查方法参照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它资源调查的技术规程; d) 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调查内容应逐项记录在《农用地分等因素调查表》(见表 C..1)上,各县可参照表 C..1 中的表格,绘制适合本地情况的《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调查表》。 C.2.2 农用地分等因素 C.2.2.1 有效土层厚度 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成果的土种类型图及其报告中获得土层厚度数据。 C.2.2.2 表层土壤质地 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壤图及其报告中获得表层土壤质地信息,或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C.2.2.3 剖面构型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种类型图及其报告中获得剖面构型信息,或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C.2.2.4 盐渍化程度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壤图及其报告中获得盐 渍 化 程度信息,或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C.2.2.5 土壤污染状况 通 过 实地调查访 问 获得土壤污 染 状况信息。 C.2.2.6 土壤有机质含量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土壤成果图及其报告中获得土壤有机 质含 量信息,并通 过 野外典 型调查和样 品 的实验室 分析 ,对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进行校 对。 C.2.2.7 土壤酸碱度(土壤 pH 值) 农用地分等规程 8 1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壤图及其报告中获得土壤酸碱度信息,或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C.2.2.8 障碍层距地表深度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壤图及其报告中获得障碍层的信息,或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C.2.2.9 排水条件 根据当地有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