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摘抄与感悟 吴非,这个大名闻而久之。那是因了他的《不跪着教书》,遗憾的是 读那本书。最近朋友借我他的《致青年教师》,我因了钦羡 ,而渴望读这本书。当我拿过这本书时,心里有点忐忑了。自己教了十五六年书了,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还是希望倾听这位 的教诲,所以虚心的一页一页的翻读。剔除了午休,课间见缝插针的读。两天时间,一页不落的看完 了。心里满满地全是收获,回到家想把这些收获 一下,让它变为我永恒的财富! 认认真真地读着《致青年教师》中的一篇篇短小精悍、道理浅显易懂的文字。真的让我读出了他出版本书的目的——“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吴老师的书中所举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吴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 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那么,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翻卷而读,掩卷而思时,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东西都是吴老师赠给我的“礼物”,今生受用。 他说: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一位教师承当的教学只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局部。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缺乏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养——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他的不学无术。 他说: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已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述。它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前面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当然,作为一盏灯,他未必需要一直亮着;但是在他亮着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夺目的,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也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 他在做个“做个有胸襟的教师”那一辑中说: 面对青少年的冷漠,你能悲伤地哭出来,说明你有真诚的情感。 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忧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益于他们人性的苏醒。 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