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村水利工程发展对策思考摘要。农村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农田水利基础性设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亳州市谯XX县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问题;对策;毫州市谯XX县区一、亳州市农村水利工程现状亳州市谯XX县区位于皖西北部,属淮北平原,国土面积2226km2,耕地12.43万hm2,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典型的农业大区。由于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0mm~900mm。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年内降雨分配不均,6—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降雨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大年降雨量为最小值的4倍,气象灾害频仍,旱涝交替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亳州市谯XX县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得到迅猛发展,通过多年大搞水利,已初步形成了以骨干河道堤防防洪,以井灌为主,与引水沟渠相结合的抗旱减灾的工程体系,但总体还不够完善。二、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配套不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的限制,原有规划不够科学、工程本身设计标准不高,尤其是配套方面不够完善。多数水利工程在建设期间,只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配套工程,致使受益范围窄小。如,一些灌溉工程只重视泵站工程建设,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一些中小河道蓄水涵闸建成了,上下游河道没有清淤治理,致使汛期河水不能正常下泄,平常季节不能有效蓄水,影响了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二)现存水利工程损毁现象较为严重多数由于缺乏妥善的管理,有的机械设备已流失,有的已经老化,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长期带病运行。如,第1页共4页一些中小型泵站多数已全部或接近报废,中小型涵闸,70%的已运行了三四十年,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出现闸墩碳化,闸门渗漏、护栏断裂,长期带病运行。一些机井因损毁造成不能使用或出水量不足。在中小河流堤防工程方面,由于农民长期利用堤防取土烧砖、填坑建房,造成堤身多数被毁,特别是非法采砂造成河床塌陷,堤基毁坏,汛期不少堤段产生管涌、渗漏,甚至发生溃堤的现象。(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能力极大削弱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建立了统分结合,户为基础的经营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只重视分“地”而忽视了分“水”的弊端。由于水利工程产权关系不明晰,与土地分散经营不配套,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水利设施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而实际上的集体已成为名存实亡的空壳。本该由“集体”来承办的事,却往往要政府来承担,这就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使用严重脱节的问题,加之多年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导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不善或无人管理的衰减局面。(四)工程投入不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亳州市谯XX县区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每年都要抽调数万劳力,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谓千军万马齐上阵。而20世纪90年代后,农民忙于经营或弃农从商,放松了水利建设,他们讲究的是经济效益。因此,难以抽调大批劳力兴建水利工程。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无论是打井、建站、挖河修渠,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经费都依靠上级拨款,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不愿管。(五)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以涵闸管理为例,亳州市谯XX县区水利工程管理仅仅把大中型水利工程纳入国家管理,即便是这些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也不十分健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对工程不会维修、不会养护。而一些小型水闸全部交给乡镇实行群管,第2页共4页无管理机构,无专管人员,临时聘用管理人员多数是当地群众,文化水平低,且更换频繁,缺乏水闸的管理经验,客观上造成工程管理不善。三、农村水利工程建管几点对策综合分析亳州市谯XX县区现有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