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生素2020.10.140000目录CONTENTS喹诺酮类作用机制1相关药物23药物概述0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机制11•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2•革兰阳性菌中主要是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Ⅳ3•革兰阴性菌中主要是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4•真核细胞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敏感总体而言,氟喹诺酮类引起DNA复合体裂解,导致DNA复制终止、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00喹诺酮药物2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特点用法一代萘啶酸仅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活性半衰期短,抗菌谱窄临床上适用泌尿道感染,现已被淘汰二代吡哌酸抗菌谱由革兰阴性菌扩大到部分革兰阳性菌,且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抗菌活性也有所提高半衰期有所延长仅限于治疗肠道和尿路感染,现已较少用三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在第二代基础上,抗菌谱扩大到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分枝杆菌,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半衰期较长,较高的血药浓度和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广泛用于全身各系统感染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等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等保留了前三代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抗革兰阳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活性,特别是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半衰期长,同时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拓Ⅱ和Ⅳ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0药物代谢动力学21喹诺酮类PK/PD特点为浓度依赖性,多数具有较长的PAE和较高的组织浓度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和分布容积大是大多数氟喹诺酮类的关键药动学特性23食物不会大幅减少氟喹诺酮类的吸收,但可延迟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莫西沙星的服用时间不受进食的影响喹诺酮类的分布容积高,药物在前列腺组织、粪便、胆汁、肺、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中的浓度通常高于血清浓度。喹诺酮类主要经肾脏消除(莫西沙星除外),因此尿和肾组织中的浓度高0喹诺酮类适应症2【适应证】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诺氟沙星限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2.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主要适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中耳炎和鼻窦炎及社区获得性肺炎,亦可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3.伤寒沙门菌感染:在成人患者中本类药物可作为首选4.志贺菌属、非伤寒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所致成人肠道感染5.腹腔、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莫西沙星可单药治疗轻症复杂性腹腔感染6.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MRSA对本类药物耐药率高7.部分品种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感染的二线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0喹诺酮类耐药性耐药机制3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细菌DNA回旋酶变异,降低了对喹诺酮类的亲和力02孔蛋白通道01基因突变03主动外排04质粒突变长期接触药物,引起菌体细胞膜孔蛋白的丢失,从而导致细胞膜对该类药物通透性下降细菌还通过外排泵(effluxpump)将抗菌药排出菌体外,也使喹诺酮类在菌内蓄积减少某些致突变质粒可使细菌染色体突变率增高,产生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0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2•环丙沙星可抑制CYP1A2,从而影响药物的消除,如氯氮平、伊布替尼、替扎尼定、茶碱、咖啡因3•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4•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等与咖啡因、丙磺舒、茶碱类、华法林和环孢素同用可减少后数种药物的清除,使其血药浓度升高5•利福平和长效利福霉素(利福喷汀)可降低莫西沙星的血浆药物浓度6•大多数氟喹诺酮类都能延长QT间期,不应与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联用0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3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感染药物抗高血压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其他胺碘酮克拉霉素尼卡地平氟西汀氟哌利多索塔洛尔红霉素伊拉地平氟哌啶醇吲达帕胺奎尼丁泰利霉素莫昔普利舍曲林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