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说 课 稿 单 位: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姓 名:樊 昕 时 间:2 0 0 9 年 1 1 月 3 0 日 1 1 .3 .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一、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修 2 -2 教材中导数应用的第二节,通过第一节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导数在函数中的初步应用,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导数的基本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将继续学习如何应用导数知识解决较复杂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问题,让学生在了解极值点、极值的概念和取得极值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会如何求函数的极值。是上节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为下节利用导数知识求函数的最值做了铺垫,在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近年高考试卷中均有对本课内容的考察。 2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正处于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的阶段,并由此向逻辑思维发展,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意志力薄弱,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之正确掌握取得极值的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灵活应用导数去解决有关函数极值方面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此为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二、目标分析 1 、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 )认识目标: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从几何直观理解函数的极值与其导数的关系,并会灵活应用;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来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导数的基本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灵活运用类比、归纳、化归等数学方法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使其主动参与交流活动。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心理品质。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2 2、确定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来确定的。 三、教学环节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二)观察对比,归纳特征 (三)对比抽象,重新定义 (四)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五)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六)学生讨论,引导小结 (七)布置作业,强化落实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回忆旧知 引入新课 回顾:如何利用导数研究函数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