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同 心 县 第 一小学:马银梅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的1-4 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前承是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教学的,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它的后续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应用题等知识打基础,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情分析】: 概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形象的语言,同时激活课堂氛 围 。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 标: 1、知道分数是怎 样 产生。 2 2、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概括、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创设课间活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彩带一条、米尺一把、苹果一个、课件一幅。 【学具准备】:正方形、圆形纸片和 8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如果用米作单位时还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2、计算。 (老师拿出一个大的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 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这部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3、讲述。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在进 行 测量、分物 和计算时,往 往 不能正好 得 3 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4、资料介绍 了解古时候人们表示分数的 方法和从古到今分数的发展史。 同学们:想不想对分数有进 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分 数的意义.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拿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