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 上,构 建 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 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 重视 及时抽象,不能听 任 学生的认识停 留 在直观水平 上。否 则 ,同样会妨 碍 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 ,在充分展开 直观教学,让 学生获 得 足 够 的感 性认识的基础 上,要 不失 时机 地引 导学生由 实例 、图式加以 概括 ,构 建 概念的意义。 3.揭 示 知识与方 法的内 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 上掌握方 法。 在本单元中 ,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 是必 须 掌握的。这些方 法看 似 头 绪 较多,但 若 归 结为基础 知识,就 是揭 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 17 课时 1.分数的意义 3 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2 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课时 4.约分 4 课时 5.通分 4 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 课时 【知识结构】 1. 分数的意义 第1 课时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5~46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