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新桥小学姜亚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3)掌握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2.能力目标: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以及对事物的应变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理解,以及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米尺,卷尺,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2 一、分数的产生 1、同学们,“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一年 24 个节气有春分,秋分,一昼夜分24 个小时,一小时有 60 分,...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数学上的“分”,我们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2、同学们你们说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能想出什么办法 (学生:用尺量) 接下来我就请两位同学合作,用米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思考: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用小数表示) 除了用小数表示,我们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3、师: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在古代没有直尺这样地测量工具,人们是怎样做的那请看课件 3 (播放古人量石头,) 教师简述故事: 这一幅图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他们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发现这块石头长三段多一点,于是在旁边记录的人提出疑问,剩下的不足一段怎样记 (用分数表示) 4、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指名学生来读 (分数的演变过程:据记载分数在3000 多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分数记号;在2000 多年前,我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在公元 12 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4 (21) 6、有3 个苹果,你能平均分给2 人,而且每人得到的都是整个的吗 (不能) 7\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