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法总结 一.强夯法 1.强夯法的简单描述 强夯法是一种利用重锤(一般100--600kN),在6--40m 高处自由落下,对较厚的松软土层进行强力夯实的方法。它也称动力固结法 2.强夯法的发展历史 强夯法起源于法国,是法国Menard 技术公司于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8~30t 的重锤(最重可达200t)和8~20m 的落距(最高可达40m),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等。1969 年首先用于法国戛纳附近芒德利厄海边 20 来幢八层楼居住建筑的地基加固工程,之后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我国于1978 年首次由交通部一航局科研所及其协作单位在天津塘沽新港三号公路进行了强夯法试验研究,并获得成功。自引进到 80 年代初,约 8 年。本阶段工程应用强夯能级比较小,一般仅为 1000kN*m,处理深度5m 左右,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本阶段兴建国家重点工程山西化肥厂,为了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国家化工部组织开发了6250kN*m 能级强夯,使有效处理深度提高到了 10m 左右。90 年代初到 2002 年,本阶段以兴建国家重点工程三门峡火力发电厂为契机,成功开发了 8000kN*m 能级强夯,使强夯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深度达到 15m。2002 年底至今,强夯工程最高应用能级已经达到 10000kN*m。为了更进一步扩大强夯的应用范围,在强夯技术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强夯置换和柱锤冲扩等新技术 。目前,国内所用的单击能为 50-8000kn.m,多数应用100-200kN.m。 3.强夯法的加固机理 强夯法利用重夯锤,高落距产生的高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在地基中长生冲击波,振密,挤密地基土体。当夯击时,夯锤对地基浅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夯坑周围的土体进行动力挤压,夯坑四周地表可能产生隆起。 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多采用动力加固,动力加固的主要机理是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减小,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细颗粒饱和土多采用动力固结,动力固结的主要机理是巨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了土体原有的结构,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顺利逸出,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固结。由于软土的触变性,强度得到提高。 淤泥质土地基多采用动力置换,其加固机理是通过垫层将上部荷载扩散传递到垫层下卧层地基中或通过在设置桩体过程中对桩间土进行挤密,形成挤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