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进程与主要建设内容 ( 城镇化战略的实质与意义 (一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标志、动力和必由之路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的本质是聚集(产业聚集、人口聚集)。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发展方式,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城镇化的根本特征就是“以空间换财富、以空间换速度、以空间换资源、以空间换生态”。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不足两大制约,城镇化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生态脆弱区人口的梯度转移,为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条件。城镇化还可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的程度和效果,特别是为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条件。 (二 )我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更具迫切性 其一,“双低”制约:城镇化率低,城镇现代化水平低。2007 年全省城镇化率为40.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9 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20 位。除了城镇化率比较低以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我省城镇现代化水平更低。我省城市建设起点低,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城市文化发育滞后,不论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还是管理上,离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表现为整体滞后。突出表现为城市功能战略定位不明确、规划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管理弱化、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城市形象较差。 其二,“双转”压力:产业转型、人口转移。我省面临的产业转型、人口转移的压力是巨大的。与先进省份比较,我省的钢铁产业大而不强,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除了个别产品外既不大、也不强,尽管信息产业这几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其增加值占全省GDP 的比重还非常低。我省的产业结构偏重,主要是服务业太弱,服务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的,因此,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加快产业聚集、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 如果一个区域一半多的人口是农民,不可能实现区域的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有更多的农民转变成市民,实现人口的转移。据测算,未来10-15 年,我省大致要有1500万农民转变成市民。可见,“双转”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都很迫切,任务也十分巨大。 其三,“双环境”制约: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