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 山东金属学会 2014年10月 钢铁产业是山东省优势传统产业之一,为加快推进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山东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全省钢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946家,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钢铁联合企业19家,22个生产单元,分布在莱芜、日照、济南、淄博、滨州、潍坊、临沂、德州、青岛等 11个市,形成了从矿业采选、原燃料加工、钢铁冶炼到压延加工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2013年,全省生产铁矿石原矿 2153万吨,耐火制品 412万吨,铁合金148万吨,焦炭 4317万吨,生铁6580万吨,粗钢6767万吨,钢材 8109万吨。耐火制品、焦炭、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在全国均列第 3位,铁矿石和铁合金产量列第 9、10位。 全国前10家钢铁企业集中度为39.4%,山东省前2家(10%)钢铁企业集中度为52.4%,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全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0.82%,山东省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4.47%,高于全国3.65个百分点。 (二)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2013年,全省拥有炼铁高炉91座,产能8505万吨。其中:<1000m3高炉49座,比2009年减少12座,占总产能的38.48%,比2009年降低9.71个百分点;≥1000m3的高炉42座,占总产能61.52%。炼钢转炉和电炉83座,产能9086万吨。其中:<100吨的转炉43座,占转炉钢产能的46.03%;≥100吨的转炉28座,占转炉钢产能53.97%。<50吨的电炉2座,占电炉钢产能9.82%;≥50吨电炉10座,占电炉钢产能90.18%。 经过近几年工艺装备结构调整,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冶炼装备向大型化发展,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高炉占60.43%,转炉占50.80%,电炉占44.65%。 (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山东省中高端产品如管线钢、汽车用钢、不锈钢等品种从无到有,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生产造船板、汽车板、管线钢板带、容器板等中高端品种板带材308万吨,占板带材总产量的15.75%。具有竞争优势的钢材主要有:中厚板材、H型钢、齿轮钢、优质线材和不锈钢材。 钢铁产业链延伸有了较快发展,聊城冠县和滨州博兴两个薄板(带)深加工产业园区,形成了冷轧—镀铝锌—彩涂的产业链。冠县钢板(带)深加工产业园区,以山东冠州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30余家企业形成了冷轧、镀铝锌、彩涂一体化生产,年综合加工能力 870万吨,其中冷轧板(带)380万吨、镀铝锌板360万吨、镀锡板30万吨、彩涂板100万吨。博兴板(带)材加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