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前后相继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 6.生产性:生产性活动 7.民族性: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民族文化知识 (四)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 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 仿 ) 4.劳 动起源说:马 克 思 (又 称 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二、教育的构 成要 素 (一)教育者 (二)受 教育者 (三)教育媒 介 (教育影 响 ) 教育中的诸 多 矛 盾 中,受 教者 与教育内 容 这 一对矛 盾 是教育中的基 本的、决 定性的矛 盾 。 三、教育的功 能 按 作 用 的对象 个体发展功 能、社会发展功 能 作 用 的方 向 正向 功 能(积 极 )、负 向 功 能(消 极 ) 2 作用呈现的形式 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四、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 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 教育机构 );灵 帝设立鸿 都 门 学(研究 文 学艺术);地 方官学称 为 郡 国学或 郡 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