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性》教案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育目的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阐明线索,列出课文的构造提纲。 2.协助学生搞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的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阐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故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某些重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入目的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入目的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阐明线索,列出课文的构造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阐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故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1.协助学生搞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某些重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时安排 1 学时 教学环节 一、明确目的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阐明线索,列出课文的构造提纲。 2.协助学生搞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阐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故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出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安静,坦然,仿佛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立 50 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性》(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梁思成(1901—1972),我国出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专家 194 月 20 日生于日本,19 至 19 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很快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 年、1928 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 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开办了建筑系,并任专家兼系主任直到 1931 年。1931 年至 1946 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 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 年为清华大学开办了建筑系,担任专家兼系主任到 1972 年。在这期间,还曾于 1946 年 11 月、1947 年6 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专家。1947 年 1 月至 1947 年 6 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 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 1952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 年加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