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对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学生姓名 王彦丽 学 号 110553 专 业 体育教育 指导教师 胡雪春 教 务 处 印 制论文题目对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含文献综述、选题根据、研究内容、研究办法及方法、研究进度、参考文献等) 文献综述跳远又称急行跳远,是在助跑道上沿直线助跑,在跑进中用单脚起跳腾空,最后双脚落入沙坑的田径运动项目。跳远既是比赛项目,又是各项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比赛时以跳的远度决定名次。跳远原是人类猎取食物和逃避猛兽侵害的一种生活技能,后又成为挑选与训练士兵的条件和手段。在古希腊 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跳远即已作为比赛项目之一。当时的跳法是跳者双手各持金属或石质重物,通过不长的助跑,从稍高于地面的类似“门槛”的木板上起跳,在起跳时将双臂向前挥摆,开始下落时将重物向后猛力抛出,然后落在挖松的土地上。 19 世纪末对跳远规则进行了修改。新规则规定:跳者不得持物、跳板要与沙坑表面齐平(这个规则沿用至今)。1896 年第 1 届奥运会上跳远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跳远在中国直至 50 年代早期才开始有较好的开展和提高,从 60 年代起,获得不少好成绩。1965 年女运动员肖洁萍以 6.44 米的成绩发明了全国和亚洲的新纪录(列当年世界第 9位)。她和康越莉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亚洲新运会和第 7 届亚洲运动会上先后 3 次获得冠亚军。1978 年邹娃在第 8 届亚运会的比赛中再一次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1981 年第 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刘玉煌以 8.11 米的成绩获得亚军,并刷新了全国和亚洲纪录。现在学术界对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有颇多的研究,如吕季东在《跳远起跳力量训练研究综述》认为在高速助跑的前提下努力通过起跳获得适宜腾起角度是跳远项目的发展趋势:吕仙利,张妮在《远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综述》腾起角是由腾起瞬间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的比值决定的:周志雄, 张凡, 王保成在《田径跳跃运动项目不同速度力量练习手段组合训练效果研究》叙述到跳跃项目的起跳力量是影响跳跃成绩的核心因素,合理腾起初速度的获得取决于对的起跳技术的发挥和起跳工作肌群的速度力量水平:陈小平在《力量和反映力量训练》中讲到反映力量重要发生在运动技术的核心环节,对许多运动项目,特别是某些速度力量性项目的运动成绩含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跳远运动员的成绩取决于起跳的支撑力量以及起跳初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