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低首谢宣城 李白对谢朓倾倒备至,曾以“清发”二字概括谢诗的风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即指谢朓。谢朓与谢灵运...
杨花飘荡落南家 上文说的是南朝人北逃的事实,这里再说一个北朝人南奔的故事,也是与诗歌有关的,而且颇有些哀艳的色彩。 且说北魏孝明帝...
玄晖诗变有唐风 南齐时最重要的诗人可说是谢朓(字玄晖)。沈约曾称赞他的五言诗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南齐书·谢朓传》)他不幸...
雄壮与悲凉并存 人们都爱读唐人的边塞诗。那无垠的沙漠,苍茫的云海,高高的秋月,蜿蜒的长城;那金戈铁马、餐冰卧雪的戎旅生涯;那醉卧疆...
新安江水可濯缨 李白的《清溪行》歌咏清溪(今安徽贵池)水色之澄澈道:“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谓清溪之清不让新安江,可知新安江...
心灵的歌唱 恋爱中的心灵特别敏感。它时而奋发高扬,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无比美好,连太阳都更明亮、更温煦;时而焦灼疑虑,不相干的一点风吹...
扫眉才子刘三娘 刘令娴是刘孝绰的妹妹。刘氏一门都有文才。兄弟子侄七十人都能作文,连妇女也是如此。孝绰有妹三人,最小也最有才名的一位...
琼树金莲 唐人有一篇传奇故事,名为《周秦行纪》。据说是李德裕门人韦瓘所作,但托名牛僧孺以诬陷之。牛、李党争是中唐政治史上一大事件,...
南朝的捣衣诗 中国古典诗词中写到捣衣的不少。所谓捣衣,并非乡村小溪边妇女用棒棰拍打衣物以除垢的那回事,而是将练帛铺在石砧上,用木杵...
南北交流的小插曲 南朝宋文帝的第九个儿子刘昶,任徐州刺史、都督,镇守彭城(今江苏徐州)。当时是他的侄子、比他小十来岁的刘子业新登位...
联句的起源 联句起源于何时呢? 原来早在西汉时就有了。据说汉武帝时造了一座柏梁台——以香柏为梁,故称柏梁台。武帝设宴于台上,叫君臣...
老别旧交难 沈约是齐梁时期的大作家,诗文兼擅,比较起来,诗更为突出,故当时人有沈诗任笔之称(“任”指任昉。“笔”指不押脚韵的公家文...
孔稚珪其人其诗 披阅南朝史籍,看到有些文士,为人处事,不循常检,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比如张融,刘宋时入仕之初,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参军。...
绝句和联句 初读古典诗歌的人,也许最喜欢的是唐人绝句。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下...
借物言志 吴均的诗在当时颇为著名。《梁书·文学传》说,他的诗文风格“清拔有古气”,曾引起一些人的仿效,号为“吴均体”。在他那些豪放...
夫妇赠答 古代诗歌中常有所谓“寄内”、“赠内”之作,是丈夫写给妻子的。因妻子不能轻易外出,故称“内”。但是“寄外”、“赠外”的诗却...
此中有真意 上文说了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这里再补充一些。 《登江中孤屿》中的“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两句,实在是有深意存焉,...
池塘生春草 谢灵运诗中有“池塘生春草”之语,是人们传诵的名句。关于此名句有一个小小的故事。据钟嵘《诗品》记载,谢灵运每与其族弟谢惠...
别作深宫一段愁 唐代诗人的宫怨诗,描写宫庭女子被遗弃、遭冷落的悲惨命运,向来为人所爱读。比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
北国壮士之歌 从北方无名氏的歌谣中,还很可以体会到一种豪放、尚武的精神。 可怜白鼻□,相将入酒家。无钱但共饮,画地作交赊。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