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1 建立我国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想李建平(邢台市建设档案馆,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论文从政府、 农民和商业机构等多个主体角度出发,阐释了建立我国农村保险体系的最新构想。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政府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和改革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以及安定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从而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都有巨大的社会意义。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其发展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力推进我国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构建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成为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政府注资重建五保户制度2006 年3月1日,民政部宣布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该条例重点修改了五保供养资金渠道的规定,明确今后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给予补助。这一规定将农村最困难的群众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 实现了五保供养从农村集体内部的互助共济体制,向国家财政供养为主的现代社会保障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五保供养工作走上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虽然五保户供养资金渠道已经明确规定,但是五保户供养制度仍然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开展和完善。首先, 全国各地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五保户大排查,对评定对象逐户进行排查,重新审定五保对象资格, 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供养对象数据库,及时审核发证,百度文库2 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并逐级上报备案。其次, 供养形式的多样化。我国集体养老的供养形式可分为集体供养、分散供养、 亲友供养和义务供养等。改革开放以前, 一直以分散供养为主,改革开放之后,主要采取入住养老院为主。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五保老人不断增多,如果采取单一集中的供养方式,从人员、设施、 床位等角度都无法覆盖全部五保老人,因此,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供养方式,因地制宜,根据五保老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在家供养、义务供养、 亲友供养等多元方式开展。多元化的供养形式不仅在资金上缓解了原有制度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且,中国的老人对于家庭的依恋程度较高,这样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再次,引入先进的社区养老概念。社区养老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物质、设施、衣食住行等方便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