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的护理子宫脱垂的护理目录概述病因临床分度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措施概述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uterineprolapse)。病因1.分娩损伤(最主要),在分娩的过程中,特别是阴道助产或第二产程延长者,盆底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均过度延伸,张力降低,甚至撕裂,而分娩结束后未进行修补或修补不佳,导致支持子宫的筋膜及韧带不能恢复。2.产褥期早期体力活动,分娩以后支持子宫的筋膜、韧带一般需要42天左右才能恢复,如产妇过早参加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导致负压增大,过高的负压将子宫推向阴道,出现脱垂。3.长期腹压增加例如长期慢性咳嗽,排便困难,经常重体力劳动以及腹腔的大肿瘤、腹水等,均可使腹压增加,使子宫下移,导致脱出。4.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1)偶见未产妇或处女(先天发育或营养不良)。(2)老年患者及长期哺乳的妇女(雌激素下降)导致盆底组织缺乏弹性,萎缩、退化也可导致子宫脱垂或加重子宫脱垂的程度。临床分度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Ⅲ度: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1.下坠感及腰背酸痛2.肿物自阴道脱出3.排便异常临床表现子宫脱垂的危害1、月经过多:子宫向后倾倒,常可引起卵巢输卵管向后下方下垂。卵巢输卵管位置的变异,可引起盆腔静脉扭曲,血流不畅,产生盆腔静脉淤血症,导致月经过多,并可出现腹部坠胀、腰酸背痛,有的女性还可发生性交痛等症状。子宫脱垂的危害2、痛经:子宫后位的女性常会因子宫肌的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痛经。3、不孕:子宫后位可牵引宫颈向前上方翘,宫颈指向阴道前壁,使宫颈外口显着高出于后穹窿的精液池,使精液池内的精子无法顺利进入宫颈管,受孕当然难以实现。处理原则(一)非手术治疗1.一般治疗及支持加强营养,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及腹腔巨大肿瘤等增加腹压的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2.子宫托治疗子宫托治疗在于利用肛提肌的耻骨尾骨肌束将子宫托盘支撑于阴道穹窿部,阻止子宫颈下降,维持子宫颈在坐骨肌水平,托柄平阴道口。重症子宫脱垂阴道过度松弛者不宜用托。(二)手术治疗1.适应症一般应用于二度重、三度及/或阴道壁中度膨出,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自觉症状重的患者。2.禁忌症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肝硬化或肝功能损害,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精神异常,严重贫血,慢性咳嗽及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全身性传染病等,泌尿系炎症,重度宫颈糜烂,宜在治疗控制后施行手术。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烦躁、宣教)2.改善病人一般情况(营养、锻炼)3.教会病人子宫托的放取方法。4.做好术前准备(坐浴,冲洗、消毒)护理措施5.术后护理术后应卧床休息7~10天;留置尿管10~14天;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蹲、咳嗽等;术后用缓泻剂预防便秘;每日行外阴擦洗,并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的特点;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6.出院指导术后一般休息3个月,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健康教育1.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1)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负担,排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2)应适当减轻工作,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3)要注意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以防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4)积极防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定期进行全身及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各种常见病。(5)及早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健康教育2.做好青春期保健。3.注意月经期保健。4.切实做好孕期保健:做好妇女的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位异常,防止发生胎位性难产。5.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这是与支持子宫的悬吊装置和盆底软组织遭受损伤的机会较大有关。6.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7.切实做好哺乳期保健。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