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DI水、RO水目录•第一部分:自来水、DI水、RO水的定义;•第二部分:自来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第三部分:DI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第四部分:RO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五种杂质•电解质,包括带电粒子,常见的阳离子有H+、Na+、K+、NH4+、Mg2+、Ca2+、Fe3+、Cu2+、Mn2+、Al3+等;阴离子有F-、Cl-、NO3-、HCO3-、SO42-、PO43-、H2PO4-、HSiO3-等。•有机物质,如:有机酸、农药、烃类、醇类和酯类等。•颗粒物。•微生物。•溶解气体,包括:N2、O2、Cl2、H2S、CO、CO2、CH4等。所谓水的纯化,就是要去掉这些杂质。杂质去的越彻底,水质也就越纯净。第一部分:自来水、DI水、RO水的定义•自来水:自来水主要是自来水公司经过简单处理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自来水受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DI水(去离子水):将水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床,通过交换,去除水中阴、阳离子,所出水为去离子水,一般用于化学实验室用水需要。•RO水:在逆渗透压力下,使RO水中的溶剂与溶质进一步分离,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菌、无机盐等杂质,得到低电导率的纯净水。第二部分:自来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原理:通过水泵直接将水压上高楼,或将水输上水塔,由于水塔高于楼,利用U形管原理,使得水从每家的水管流出。•工艺流程:混凝——澄清——过滤——加氯杀菌第二部分:自来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混凝反应处理:原水+水处理剂→混合→反应→矾花水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Al3++3H2O←→Al(OH)3+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第二部分:自来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沉淀处理: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第二部分:自来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过滤处理: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第三部分:DI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原理:当水流经过柱体时,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分别被阴离子交换柱、阳离子交换柱吸附,形成细小的结晶体附着在离子交换柱上,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工艺流程:第三部分:DI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离子交换、去离子(DI)水处理中去离子是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将水中的带电离子竞争吸附到载体树脂上,同时释放出H+或OH-来实现的。离子交换是指水通过离子交换柱时,水中的阳离子和水中的阴离子(HCO-等离子)与交换柱中的阳树脂的H+离子和阴树脂的OH-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第三部分:DI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DI水机的电导率控制:控制项目控制要求单位DI水机工作电导率<25US/CMDI水机再生操作电导率>15US/CMDI水机再生后要求的电导率0-5US/CM第三部分:DI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备注:1、每日检查DI水机电导率时,发现电导率>15US/CM时,需准备再生DI水机。2、再生溶液的配制:HCL(cation)再生液:30+-5%,200LNaOH(anion)再生液:50+-10%,400L再生液酸碱比例为2:1第四部分:RO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原理:反渗透是一高效节能,它是将进料中水(溶剂)和离子(或分子)分离,从而达到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工艺流程:第四部分:RO水的制作原理与工艺流程砂过滤器:砂过滤器根据原水指标填入石英砂、锰砂、煤石、陶粒等介质,用于去除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