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碳金融机制的完善1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最早由英国提出并开始实践,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否定和反思。这种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的赞同,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首倡者,率先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近十年来,其gdp增长了28%,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却下降了8%,实现了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和经济的首次脱钩。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低碳经济青睐有佳,各新兴工业国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印度政府实施例了八项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巴西吸纳三百万劳动力从事低碳经济工作,俄罗斯政府制定通过了《俄罗斯联邦2030年前能源战略》以明确了新能源发展应用的具体目标和扶持政策,中国在支持低碳经济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在20XX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就提出到20XX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可以说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2碳金融的兴起面对此情此景,碳金融兴起已成燎原之势。碳金融的兴起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签订,是碳金融能够兴起基础。《京都议定书》遵照环境总容量是有限的这一前提条件,提出需要对碳排放权加以约束,于是转让碳排放权便有价值,国家之间以通过转让排放权产生收益。其二,低碳经济资金不足是碳金融兴起的关键原因。经济从传统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变过程中,制约其速度的不是科技水平,而是规模经济和信贷支持,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为突出。世界银行的《20XX年世界发第1页共4页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就曾指出:目前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与减排资金存在巨大缺口,每年气候融资总额仅为100亿美元。该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低碳经济的资金将达750亿美元,减排资金4000亿美元。考虑新技术的研发每年还需额外的1000~7000亿美元。可见资金缺口是制约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最大障碍。3中国碳金融的境况概述中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也面临着巨额资金难题。以20XX年低碳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按所需资金为8040亿元计算,当年我国金融支持供需缺口约为1665亿元,这些资金是低碳经济实现20XX年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一“低碳项目”所需最低保障。根据20XX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发布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显示:预计到20XX年,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和其他环保行业的缺口将上升到2万亿。而根据上述报告的预测,按目前投资增长速度,中国每年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资金缺口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由此可见,碳金融必将大有作为。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方面,而融资又多以间接贷款的方式,通过商业银行的各类绿色贷款、环保贷款来实现。2007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就中国公用事业能源效率融资项目签署一期合作协议,在国内首家推出能源效率贷款,截至20XX年3月,该行共支持全国91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达到了35.34亿元,帮助国内企业进行能耗设备改造,开展节能环保项目取得了较为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4中国碳金融的困境要让中国碳金融摆脱目前的尴尬处境,就必须和国际碳金融市场接轨,因此首先必须明了国际有关碳金融的相关机制。具体来看,自《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国际有关谈金融的处理机制可分三种,分别是“联合执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国际排放权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坐拥巨大的碳排放资源,提供的碳减排量目前已占到全球减排市场的1/3左右,截至到2008年2月,中国cdm项目获得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信用达到3600万吨,第2页共4页占联合国当年核定cers总量的31.33%。如果按照每吨10美元交易,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