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与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根本性变革 (1)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根本不同。 (3)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根本不同。 (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主要由各种法规进行规范。 (5)国际交往。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 (1)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价。到 1993年,绝大多数农产品包括粮食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粮价全面放开后,实行市场定价为主,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 (2)改革金融体制。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组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实现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 (3)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从 1994年 1月 1日起,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实行银行售汇制,消除外汇双重汇率,实行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剂市场价并轨,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等。 (4)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从 1994年起,改革企业所得税,合并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为统一的内资企业的所得税,改变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