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 定义:通常指几公里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 或其他设备的集合。 特点: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 WAN 定义:在大范围区域内提供数据通信服务,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 WAN 分类: 共用电话网:PSTN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数字数据网:DDN X.25 共用分组交换网 帧中继:Frame Relay 异步传输模式:ATM WAN 交换模式: 电路交换:基于电话网的电路交换 优点:时延小、透明传输; 缺点: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 优点:多路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实时性差 网络的时延(delay):又称延迟,定义了网络把一位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网络延迟主要由传导延迟(propagation delay)、交换延迟(switching delay)、介质访问延迟(access delay)和队列延迟(queuing delay)组成 LAN 的拓扑结构:总线(bus)型、星型(star) WAN 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树型、全网状(Full meshed)、半网状 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提供了网络硬件上的标准使各种不同网络硬件厂商生产的硬件设备相互连通。IEEE LAN标准是当今居于主导地位的LAN 标准。它主要定义了 802.X 协议族,其中 802.1 描述了基本的局域网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 802.1d 描述了生成树协议。 802.1Q 虚拟局域网( vlan) 标准 802.2 小组负责逻辑链路子层(LLC)标准的制定。 802.3 为以太网标准协议簇 ( 802.3u 快速以太网标准 802.3ab/z 前兆以太网) 802.4 为令牌总线网(Toking Bus)标准、 802.5 为令牌环网(Toking Ring)标准、 802.11 为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 OSI 参考模型依层次结构来划分: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模型第一层到第三层称为底层(lower layer),又叫介质层(Media Layer)。这些层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送,网络互连设备往往位于下三层。底层通常以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OSI 参考模型的第五层到第七层称为高层(upper la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