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涂尔干自杀论VIP免费

涂尔干自杀论_第1页
1/9
涂尔干自杀论_第2页
2/9
涂尔干自杀论_第3页
3/9
涂尔干 自杀论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生平和著作 1858 年 4月 15 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 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 年毕业。1882~1887 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 W 。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 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 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 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 年 11 月 15 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涂尔干在《自杀论》的序言中说:”我们之所以选择自杀作为本书的研究课题,是因为比自杀更容易确定的课题不多,我们觉得自杀是一个特别适当的例子;尽管要明确地划定这个课题的范围还需要做一番准备工作。但是,只要集中力量,我们便可以找到名副其实的规律,这些规律比任何辩证的论据更能证明社会学是切实可行的。”可见,《自杀论》研究的不是个体自杀的具体原因,而是影响社会自杀率的主要因素,及产生自杀倾向的主要原因。 在《自杀论》一书中,涂尔干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划分为 4 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涂尔干指出,利己型自杀多发生在基督教教徒,自由职业者,未婚者,离婚者中间。 利己型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犹太教,天主教,英国公教都有更强的整合力量,而基督新教在规定教徒生活目标上缺乏强制力;独身者,离婚者比有家室的人较少地负有义务;从这些脱离了社会义务和束缚的人们中产生出更多的自杀者。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涂尔干自杀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