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原则及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课堂必须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语文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而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谓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指导思想(一)生本原则。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演讲,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二)实践原则。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演讲的学生,查阅资料,严密推理,多多准备,真情演绎,心、口、手、脑并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激励原则。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其中声调的抑扬,情感的起伏,情节的波澜,再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演讲者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对自己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次成功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