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站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全州动物防疫工作基本情况;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对策与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动物防疫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畅、防疫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群众防疫意识淡薄,强制免疫的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流通环节监管跟不上,产地检疫难度大、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动物防疫经费严重不足,制约动物防疫工作、要进一步理顺兽医管理体制、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能力建设、要不断充实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要进一步健全法制体系,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要加强检疫监督力度,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要切实完善动物防疫投入机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畜牧业要健康发展,动物防疫工作是关键,长期以来的动物疫情特别是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并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情肆无忌惮的发生,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如何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各级动物防疫部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对**州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一、全州动物防疫工作基本情况**自治州动物防疫机构设置基本完善,全州现有动物防疫人员794名,州本级25人,县级139人,乡镇631人,其中动物防疫监督员63人,动物检疫员413人。州家畜疫病防检站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定编20人,现有在职人员18人,与州饲料监测站和州畜禽水产品检测中心合署办工(有职工8人)。8县市防检站共有定编84人,有干部职工139人。我州的动物防疫工作主要是围绕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和防治技术的普及、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畜禽水产品和养殖业投入品(饲料和兽药)的质量监管、乡镇动物防疫站的管理等开展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全州广大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了“疫情不扩散,人员不感染”的防控目标,第1页共5页保障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二、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诊断手段落后,化验室设备残缺不全。除州本级和XX县区外能够开展一些常规疫病的化验诊断外,其他县基本不能开展化验诊断工作;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大部分乡镇动物防疫站无站房,有站房的且多数是危房,已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据统计,全州164个乡镇站,有站房的只有78个,占47.5%,而78个有站房的乡镇站有47个属危房,占60.2%;三是乡镇站设备落后且严重不足。1999年以前,乡镇站几乎没有任何设备,2000年州财政安排了100万元专项经费,给每个乡镇添置了一台冰箱,每个防疫员配备了一个保温盒,2004年省财政拨65.1万元,给每个乡镇更新冰箱、添置注射器、耳标钳消毒机等设备,除此之外,无任何设备,更谈不上交通、通讯、防疫监督等设备,乡镇动物防疫人员只能实施基本的免疫接种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二)动物防疫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畅。全州8个县级动物防疫机构,有5个是防检监合设的,3个是分设的,虽然8个站均为独立法人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完全没有自主权,隶属于县畜牧水产局管理,人、财、物三权不能自主支配,乡镇站完全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每年只有春、秋两季参加防疫注射工作,其余时间则从事动物诊疗和饲料兽药经营活动,而乡镇动物防疫站无任何资产和积累,乡镇动物防疫员处于县里管不到,乡镇不想管的尴尬局面。(三)防疫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据统计,全州共有794名动物防疫人员,其中州本级25人,县级139人,乡镇631人。从职称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6人,仅占0.76%,中级职称177人,初级职称327人,无职称的达257人,占总人数的32.4%;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139人,30-40岁之间254人,40-50岁之间138人,50岁以上254人;从学历情况看,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只有25人,仅占了3.14%。大中专学历432人,初高中及以下学历211人,占26.6%。老同志经验丰富,新知识少,年轻同志经验少,知识面不宽,难以适第2页共5页应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