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KPI 绩效考核常见问题分析分享到:02024-09-07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作者: 点击:283对于 KPI 考核的误解让很多企业陷入了“数字陷阱”而不能自拔,严重者令企业元气大伤,因此,很有必要洞察 KPI 考核的真谛。 从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为主题的主观评价到以增长率、下降率、达成率等为主题的量化测评,绩效考核的操作性得到了质的提升。关键绩效指标考核(KPI 考核),作为量化考核工具的先进代表,深受企业的重视和推崇。然而,对于 KPI 考核的误解让很多企业陷入了“数字陷阱”而不能自拔,严重者令企业元气大伤。因此,很有必要洞察 KPI 考核的真谛。 《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让绩效管理为企业和员工都带来实惠。 KPI 考核的“数字陷阱” 与定性的一维考核相比,定量的多维考核的确具有很多优点,但若幻想通过准确的“算分”运动“算”出公平、公正,那是不切实际的,相反操作不当还会逼迫企业陷入量化考核的“数字陷阱”。 其一,劳民伤财,考核沦为填表游戏。 为实现考核指标的全面量化,很多企业可谓是挖空心思来设计名目繁多的记分题目,在月末年终更是不辞辛劳地为每位员工计算各考核项的得分。在某些管理者看来,考评结果越准确越好,考评方法越时髦越能体现绩效管理水平之高。 单从敬业度来看,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者的兢兢业业之心的确难能可贵。但从运行效果来看,这种耗财费劲的庞大考核工程为企业赢得的不是业绩的持续攀升,而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双重抱怨,在他们来看,很多看起来量化的结果其实是一种填表游戏,数字更多地是主观臆造而非来源于对工作质量的客观评价,因为很多指标实在是没有客观资料可以拿来作为支撑。 其二,分分必争,企业价值观沦陷。 KPI 考核蕴含的是一种绩效管理思想,而非一种绩效算分工具,同时,KPI 考核的成功实施也需要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撑。遗憾的是,很多国内企业不去花心思完善自身的信息采集方式,修正不同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却一味地追求考核指标的面面俱到以及数量化与准确化。试问,这种打分方法除了主观臆断之外,还有多少科学成分在里面? 在以“分数”定命运的企业里,员工必定会调整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他们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考核分数的来龙去脉,当然也会为一分之差而与管理者争个面红耳赤。长此以往,分数取代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企业价值观沦陷成为必定。 其三,人际关系紧张,核心人才外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