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2007 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题解析(《语文月刊》) 高考, 月刊, 语文课, 试题, 解析 传统与创新兼备 ——2007 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题解析 余闻 三年前,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第一批进入新课改实验;今年,第一批新课改实验省区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高考语文,海南和宁夏两省区采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广东、山东两省分省命题。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根据《2007 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命题,也符合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它既保持了恢复高考30 年以来全国高考语文的优良传统,也吸取了近三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成果。 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有什么新的特色呢? 一、试卷结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由两卷构成,第Ⅰ卷阅读题(70 分,占全卷的47% ),包括“古代诗文阅读”(36 分,占全卷24% )和“现代文本阅读”(34 分,占全卷23% )两个板块;“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包括“文言文阅读”(4 题 19 分 )、“古代诗歌阅读”(2 题 11 分 )和“名篇名句默写”(1 题 6 分 )三个分题;“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包括“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3 题9 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4 题25 分 )三个分题。第Ⅱ卷表达题(80 分,占全卷的53% ), 包括“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占全卷13% )和 “写作”(60 分, 占全卷40% )两个板块。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结构框架,既继承了原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模式,又根据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及新的教学实际对部分考点内容以及位置进行了调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设计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与现在的试卷结构大致相同。这样的试卷结构,从学科内容安排来说,是合理的;从教与考的关系来说,是和谐的;这样的分数比例也保证了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表达是语文的提高这一认识的落实。 二、根据教学内容调整部分考点内容 这方面的调整主要在阅读题。“名篇名句默写”, 原高考语文有课内有课外。现在调整为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64 篇诵读篇目(其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推荐的14 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 篇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要求默写的名句都在这些诵读篇目之内。 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原高考第一个阅读文段常考科技说明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改考论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