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形成鲜明个性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10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紧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核心,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初步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典型模式。 1.“教学工场”模式 该模式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按照企业生产线的标准和流程,组建由“车间”、“部门”构成的工场式教学环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计、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真题真做。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训练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 2.“双证融通”模式 该模式是针对企业对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专门化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职业岗位等级证书和行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等级证书和技术标准组织教学。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 3.“创作工作室”模式 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与创意设计企业合作建立“创作工作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教学内容,学生作品直接融入社会。其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订单套餐式”模式 该模式是根据订单企业的用人要求,把企业的岗位综合素质、技术标准吸收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套餐式的教学计划。 5.“四中心”模式 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为目标,将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实务技能、工作流程、热点问题引入课程,“以案例、实务、流程、问题” 2 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一致。 6. “PEB”模式 该模式是商务英语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以实践(Practice)为核心、以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经典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引进英国 NVQ评估方法,建立多元化的高职外语教学评估体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二)课程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成果丰硕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院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