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风俗及其演变 一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先是一个用来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云:“ 春 分 后 十 五日,斗 指 乙 ,则 清明风至 。” 意 思 是说 春 分 过 后 十 五日为清明节。《岁 时 百问 》说 :“ 万 物生 长 此 时 ,皆 清洁 而 明净 。故 谓 之清明。” 清明一到 ,气温 升 高 ,雨 量 增多,正 是万 物 生 长 的大好 时 机 。此 时 农人 始事耕 作 ,一年的劳 作 也 从 此 开始。故 有“ 清明前 后 ,种 瓜 种 豆 ” 、 “ 植 树 造 林 ,莫 过 清明” 的说 法 。但是作 为一个节日,它 又 与 纯 粹 的节气有所 差 别 。节气只 是表 明物 候 变化 、时 令 顺 序 的标 志 。而 节日则 包 含 有一定 的风俗活动和 某 种 纪 念 意 义 。清明节在 几 千年的演变过 程 中,注 入 了 寒 食 禁 火 、 扫 墓 的习 俗,形 成 了 一个即充 满 了 祭 扫 祖 先生 离 死 别 的悲 酸 泪 ,又 可 以 踏 青 游 玩 的特 殊 日子。从 这 种意 义 上 讲 ,二十 四 节气中,演变成 为风俗的也 就 只 有清明节了 。 二 清明节的扫墓与禁火 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两种不同的节日,但因寒食节与清明节日子相近,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往往要延续到清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两者逐渐和二为一,就形成了今天的清明节。扫墓与禁火是清明节的两大重要的具有代表性习俗。 (一)扫墓 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墓祭、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的起源甚早,但一开始并不一定在清明节进行。清明节扫墓这一习俗的确立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的。早在商朝的时候,祭祀就开始了起源。商人崇拜神,包括天上诸神、祖先神、地上诸神。商人认为掌管人间祸福的天神是“ 上帝 ” ,商王 死 后 ,灵 魂 都 会 回 归 “ 上帝 ” 之所 ,成为向 人间传 递 “ 上帝 ” 意 志 的宾 客 。所 以 商人很 注 重祭祀,几乎 是两天或三 天就有一次 祭祀活动,频 繁的祭祀活动渐渐演变成了“ 周 祭制 度 ” 。西 周 时代,周 人对 墓葬 就十 分 的重视 ,设 有专 门 的官 员 分 别 掌管王 、侯 、卿 大夫 、士 的公 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