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2 0 1 4 年 8 0 2 1 . 试论述粒子干涉理论(魏矛斯理论)及粒子干涉理论的三种模式,它与最大密度理论有何差异? 答:魏矛斯提出的粒子干涉理论,认为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次一级颗粒所填充;其所余空隙又为再次一级颗粒所填充,但填隙的颗粒不得大于其间隙的距离,否则大小颗粒粒子之间势必发生干涉现象,为避免干涉,大小粒子之间应按一定比例分配。 三种模式:(1)当 t<d 时 粒子干涉空隙增大 (2)当 t=d 时 临界干涉 (3)当 t>d 时 不发生干涉 连续级配时 d/D=1/2.则可以求得实积率,由实用实积率可以计算出各级集料配量据此可以计算得与富勒最大密度曲线近似的连续级配曲线 2 . 简述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及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并分析其矿物含量对水泥性质的影响。 答: 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矿物成分有:硅酸三钙, 硅酸二钙, 铝酸三钙, 铁铝酸四钙。 其中,(1)硅酸三钙遇水反应速度较快,水化热高,水化产物对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其主要作用。 (2)硅酸二钙遇水时对水反应速度较慢,水化热低,它的水化产物对水泥早期强度贡献较小,但对水泥后其强度其重要作用。 (3)铝酸三钙是四种组分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水化热最高的组分。通常为调节水泥凝结速度需掺加石膏,铝酸三钙玉石膏形成的产物对水泥早期强度起一定作用。 (4)铁铝酸四钙与水反应较快,水化热是较高,强度较低,但对水泥抗折强度起重要作用。 3 . 新伴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易性)指什么?其测试方法有哪几种?影响工作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改善工作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主要影响因素:(1)水泥特性的影响 (2)集料特性的影响 (3)集浆比的影响 (4)水灰比的影响 (5)砂率的影响 (6)外加剂的影响 (7)环境条件的影响 (7)时间的影响 改善措施:(1)在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泥浆的用量。 (2)通过试验,采用合理砂率。 (3)改善砂、石料的级配,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连续级配。 (4)调整砂、石料的粒径,如为加大流动性可加大粒径,若欲提高粘聚性和保水性可减小骨料粒径。 (5)掺加外加剂。采用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都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6)根据具体环境条件, 4 . 分析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简述热老化的评价方法和现行沥青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