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记 XX 县区阳驿乡后陈村党支部书记于博 四月。惠风和畅,春意盎然。XX 县区阳驿乡后陈新村,处处生机勃勃。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们说,俺们后陈村村容村貌靓起来了,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了,小日子也殷实起来了——多亏了于博这位好支书啊。 生在后陈,长在后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建设家乡出一把力 后陈新村是 XX 县区阳驿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 XX 县区城西 4 公里,全村 242 户,900 多人,1200 亩耕地。 ‘院里臭、路上脏,晴天土、雨天泥,蚊蝇咬、牲口跑……'这句顺口溜是后陈村前些年的真实写照。长久以来,尽管当地的农民年复一年辛勤地劳作,但一直没有摆脱贫困。 穷则思变。生在后陈村、长在后陈村的于博,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建设家乡出一把力,让自己的家乡变个样。打铁还需自身硬。于博当兵退伍后,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横下一条心,带着到都市‘淘金'的梦想,毅然决然离开了家乡。 1 农村人质朴、勤劳,于博很快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生存了下来。心若在,梦就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于博终于亲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北京红日大化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经过十年积累,于博目前已拥有资产千万元。 走的地方多了,视野也开阔了。每年春节回老家,于博常和于斌、于磊等同村几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好友聚在一起,谈论家乡的发展问题。 ‘一年没变样,十年老模样'。如何让自己的家乡富起来,让乡亲们也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这些想法在于博内心深处思虑了很长时间。 2006 年年初,于博从漯河南街村考察回来后,更坚定了建设家乡的信念。他多么想亲自动手描绘后陈村的规划蓝图啊。 阳驿乡党委领导获悉于博希望回来建设家乡的心愿后,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大好机会。乡党委领导多次与于博促膝长谈,更使于博下定决定回乡支援家乡建设。2006 年 3 月,在阳驿乡党委主持下,后陈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于博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能吃亏,才能与群众打成堆;要奉献,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 既不图名,也不要利,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村里的建设做点儿贡献——于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能吃亏,才能与群众打成堆;要奉献,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2006 年 3 月,从于博被推举公选为村党支书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这句话作为担任‘村官'的一大信条。 于博首先组织于斌、于磊等本村几个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能人'负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