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2013.1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一阅 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5 题。(15 分)孔子赞赏的中庸骆玉明⑴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 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的道德,并感叹这一至德在人群中已久久不见了。 孔子揭示了中庸的至德性, 但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 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⑵《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 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 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 他是富豪, 不在乎那些钱, 或许觉得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 于是就推让不受赎金。 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 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 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施上遭到了破坏。更严重的是,这可能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⑶孔子对子贡的批评, 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 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 如果脱离现实去提高道德标准, 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 结果是人人演戏, 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⑷《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 儿子就去告发, 大家都认为儿子很正直。 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在孔子看来, 亲情是人类的天性, 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发将带来伦理损害。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惩罚,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条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⑸孔子对“父子相隐” 的意见历来有很多争议, 它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