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打折销售”案例分析(成都市西河初级中学校 石胜洪)一、 背景有关打折销售的实际问题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类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是出题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在我的教学进度中,刚好对“打折销售”有一课时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创设这样一节习题课。二、 设计思路1、 复习检测学生对“打折销售”这一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掌握情况。2、 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并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3、 通过学生自己编写有关“打折销售”的实际应用问题并解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操作和运用的能力。4、 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 课堂实录(一)复习检测师:请学生们写出“打折销售”问题中的几个等量关系?(学生书写、老师巡视)生:①利润=售价-成本; ②利润率=利润÷成本;③ 标价=(1+提高率)×成本; ④售价=标价×打折数÷10; 师(综述):今后我们遇上有关“打折销售”问题时,同学们要能快速正确地将这四个等量关系写出来,并能用它们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二)例题精讲例题:某原料供应商对购买这种原料的顾客进行如下的优惠办法:⑴ 凡顾客购买原料一次性付款少于 10000 元,不予优惠;⑵ 凡顾客购买原料一次性付款超过 10000 元而小于 30000 元时,给予九折优惠;⑶ 凡顾客购买原料一次性付款超过 30000 元时,其中前 30000 元给予九折优惠,超过 30000元的部分,给予八折优惠;某顾客第一次购买原料付款 7800 元,第二次购买原料 26100 元,现假如该顾客一次性购买前两次一样多的原料,问:该顾客能够节约多少钱?1、例题理解与分析⑴ 让学生理解例题中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第⑶种优惠办法的理解;⑵ 弄清例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并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2、问题分解师:⑴例题中该顾客第一次应按哪一种优惠办法结算?⑵ 在例题中该顾客第二次又应按哪一种优惠办法结算?(师: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理解这个问题)⑶ 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该顾客第二次购买实际价值多少元的原料?(学生在前面理解的基础上求解)⑷ 该顾客第一次和第二次共购买了实际价值多少元的原料?⑸ 假如该顾客一次性向原料供应商购买相同实际价值的原料时,它就按哪种优惠办法结算?并计算出该顾客又应付多少元?(学生思考、求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⑹ 顾客现在一次性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