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理战”与传播学——美国冷战时期传播学讨论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 心理战 传播学 美国 冷战 传播学是二战后在美国率先进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尽管传播技术的进步,商业广告业的进展,民选政治的需求以及学科进展的趋势一直被认为是传播学进展的基本动因,但是自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时期美国政府的“心理战”计划却对美国传播学讨论的早期进展起了重大的影响。从1946 年至少到 1960 年,美国心理战计划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美国传播学讨论的重点,有时甚至是核心。美国军方、情报和宣传部门斥巨资用于心理战计划,雇佣大批专家学者,使学术讨论直接服务于国家政策。他们通过民间基金会或直接资助了战后十年几乎所有重大的传播学讨论,建立了庞大的人际关系网,选择了一批学术领袖,确定了传播学讨论的主导方向。可以说,没有美国的心理战计划,就不会有后来成为显学的传播学。了解美国心理战与传播学早期进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美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传播学讨论的某些特色。 一、“心理战”的实施——从热战到冷战 心理战的历史由来已久。我们可以把古代人在征战中使用的面具,咒语和画符等看成是最早的心理战术。中国古代也有孙子的“不战而胜”思想和刘邦“四面楚歌”的故事。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战,即现代科学技术与传媒手段的结合运用。在一战中,美国首次组成由战争部、海军部和国务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参加的公告信息委员会,负责内外宣传,并在战争部情报处以及欧洲远征军司令部分设了两个部门负责战争宣传。 二次大战中,心理战一词正式使用。一开始是指纳粹的宣传,第五纵队的活动以及欧战前的各种恐怖活动[1]。后来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把心理战扩展为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解决战时问题,包括阵地宣传,对友军的意识形态训练,鼓舞士气和加强纪律。对心理战最完整的解释来自1948 年美军的一份绝密报告。其中宣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心理战要运用一切手段来影响敌心。心理武器在于它们所产生的效果而不在于它们的特点。因此,公开的,秘密的以及灰色宣传,颠覆,阴谋破坏,特别行动,游击战,间谍战,政治,文化,经济和种族压力等都是有效武器。其所以有效不在于宣传心理和心理战机构本身,而在于能在敌人中产生内部纷争,不信赖,恐惧和无望。” 所谓白色宣传是指公开的宣传机构如“美国之音”以“真理和事实”进行“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单、明确和不断地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