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铜合金产量为 1781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785.14 万吨 铜合金材料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材料的优异性能使其能够优先应用于 5G 通讯、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我国大力支持新材料的进展。 国科发火[2024]172 号《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24)》明确提出支持高性能铜合金材(高强、高导、无铅黄铜等)生产技术的进展;《新材料产业进展指南》提出新材料进展重点任务;《“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则表明重点方向为大规格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精度高性能铜及铜合金材料、新型稀有/稀贵金属材料、高品质粉末冶金难熔金属材料及硬质合金,这一系列支持支持有利于铜合金材料行业的进展。 铜合金材料又可以分为普通铜合金材料及特别铜合金材料,特别铜合金材料在技术含量、工程能力及体系要求上具备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汽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领域应用,认证门槛相对普通铜合金材料高。 我国铜行业在下游需求应用领域最广的为电力行业,占了金属铜消费结构的半壁江山,下游行业对拉动铜合金材料行业的稳步进展起了较大作用,我国成为了全球铜合金材料生产与消费大国。 2024 年我国铜合金材料产量为 1781 万吨,进口量 55.11 万吨,出口量 50.98 万吨,净进口量为 4.14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 1785.14 万吨。 《2024-2026 年中国铜合金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线材在我国铜合金材料产品结构中占比最大,我国铜线材产量 795.0 万吨,占比近 45%;铜板带产量 354 万吨,板带材占比近 20%;管材占比为 15%,线材、板带材及管材三者共占 9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市场对铜合金棒材需求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棒材消费国。2024 年我国铜棒产量244.0 万吨,占比为 14%。 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我国铜合金材料行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未来行业向高技术、高精度、高附加值领域进展、向服务制造型转变、向规模化、国际化趋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