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标题制作的体会 我曾经编辑过一篇稿件《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这条新闻在当年的好新闻评选中得到了评委的好评,《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这则新闻的成功,使我想到了一位前辈的一句话“好的新闻标题可以点亮一切”。这篇新闻的镜头其实是一组唱山歌的家庭录像,因为有了好的标题从而成就了一条好新闻,此后的采访编辑中,我更加注重标题制作的摸索。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大家已有共识,如何做好新闻标题更有诸多精辟论述,但在从事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仍然感到我们的记者对新闻标题的制作缺乏重视。当然,这和新闻采写的特点有一定关系,新闻写作是截稿压力下的紧张劳动,记者是不能做“苦呤诗人”的,“两句三年得”那还怎么叫新闻。但我认为,这只能说明制作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实属不易,并不阻碍对优秀新闻标题的追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新闻标题。“我县召开 xx 会议”、“xx 领导到 xx 乡镇调研”、“我县公安破获一起 xx 案件”,这类标题是标题制作的最低层次,在这样的标题里我们看不到记者思想的闪光,这样的标题下一般都是一个格式化的新闻。如果记者在写作时转变一下,在标题的创作上下一点功夫,多费点脑筋,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新闻写作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概括能力是记者最值得珍视的一种能力。可以这样描述新闻写作的流程,从新闻事件概括出新闻主题,从新闻主题中再弃粗取精地概括出新闻标题。带着写好标题的思想,在下笔之时,我们就会想到要把最鲜活的东西放到标题里,那么,什么是最吸引人的,最想告诉观众的,并且又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呢。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会去反复思考,认真提炼新闻的主题、角度、由头。我一直认为,当一个好的标题新鲜出炉时,一个有特点、有洞悉力的新闻角度就会浮出水面。一条好新闻的完成不能少了锤炼标题这个环节。对标题制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会引领我们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地去制作采写的新闻。我们可以把写好新闻标题作为写好新闻的进口或出口。没有斟酌新闻标题的过程,格式化地写一个标题,这样的写作过程很难有一篇好新闻。 前几天我们的记者采写了一篇题为《我县召开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的新闻,一个格式化的标题,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新闻。如果记者在写作这条新闻的时候注重标题的写作,这个题目是过不了关的。我们要在标题里传递什么信息,这个信息是不是观众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带着这个思维定式去着手这篇新闻,我们就会看到在这个新闻事件里,“贫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