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β-阻滞剂的作用机制β-阻滞剂药理学特点β-阻滞剂的循证研究和指南推荐β-阻滞剂临床使用小结Β-阻滞剂的作用机制β-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发挥降压作用;结构与儿茶酚胺相似,可选择性结合β受体竞争性、可逆性拮抗内源性β受体刺激物(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β-阻滞剂阻断心交感β1受体负性肌力负性频率阻断肾小球旁细胞β1受体抑制RASS系统激活Β-阻滞剂的药理学特点选择性β-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非选择性β-阻滞剂:普萘洛尔周围血管扩张作用的β-阻滞剂:卡维地洛、拉贝洛尔Β-阻滞剂的药理学特点脂溶性β-阻滞剂:胃肠道快速吸收,主要经肝脏和肠道代谢,肝血流减少时易蓄积、可通过血脑屏障,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大水溶性β-阻滞剂:胃肠道吸收不完全,主要经肾脏代谢,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易出现清除半衰期延长水脂双溶性β-阻滞剂:兼具二者特点Β-阻滞剂的药理学特点Β-阻滞剂的循证研究和指南推荐Lindholm等纳入13项临床研究共105951例高血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β-阻滞剂显著增加卒中风险(+16%,P=0.009)LIFE和ASCOT-BPLA研究证实阿替洛尔的疗效显著劣于氯沙坦和氨氯地平2017年ACC/AHA成人高血压指南、2014JSH日本高血压指南、2011年NICE发布的成人高血压指南不再将β-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用药Β-阻滞剂的循证研究和指南推荐Β-阻滞剂的循证研究和指南推荐Khan等纳入21项研究共145811例高血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β-阻滞剂可降低年轻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增加老年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Law等纳入147项研究共464000例高血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五大类降压药物有相似的预防冠心病和卒中效果。Β-阻滞剂的循证研究和指南推荐Thomopoulos等纳入55项研究共195267高血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较β-阻滞剂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卒中、心衰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压治疗协作组(BPLTTC)所作荟萃分析显示:年轻组(<65岁)或老年组(≥65岁)高血压患者使用β-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ACEI或CCB相比均无显著差异。Β-阻滞剂的循证研究和指南推荐上述新近的荟萃分析显示:五大类降压药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与安慰剂相比均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科事件风险;同等降压水平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当。LIFE和ASCOT-BPLA研究中使用的阿替洛尔比较古老,为水溶性、对β1选择性不高、半衰期短,不能有效抑制交感活性,不能降低中心动脉压,不能代表β-阻滞剂效果。2018ESC/ESH高血压指南、2017加拿大高血压指南和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仍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使用Β-阻滞剂的降压临床应用高血压伴交感神经活性增加:1.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主要发病机制之一;2.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将静息心率>80次/分列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3.十二项临床研究评价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关系中十一项显示心率与不良预后呈阳性相关高血压患者在有效控制血压基础上需重视心率管理;静息心率>80次/分或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大于75次/分需进行干预,推荐CCB联合β阻滞剂(选择性β1或周围血管扩张作用的β-阻滞剂);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交感激活的心率增快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缓释的非二氢吡啶类CCBΒ-阻滞剂的降压临床应用Β-阻滞剂的降压临床应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尚缺乏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β受体阻滞剂对预后的影响。荟萃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因此,国内外冠心病指南均指出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冠心病的推荐药物,尤其对于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争取减慢静息心率至55~60次/minΒ-阻滞剂的降压临床应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率进而改善左室充盈(尤其是运动时的左室充盈)、降低心肌耗氧量及逆转左室肥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