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后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采后生物学 Posh-harv est Biology (学时3 4 ) 一、简要说明 采后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共 3 4 学时,2 .0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采后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原料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等基本知识之后的一门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课程,其后续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食品贮藏与保鲜”。 植物产品采收后仍然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延续着采收前的代谢活动。采收后的产品断绝了水分和矿物质的供应,提供碳源和能量的光合作用也基本停止,采摘和采后处理过程会造成机械损伤,产品采后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条件等环境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胁迫条件都会刺激植物产品的代谢活动,加速产品的衰老和变质,造成采后的严重损耗。学习采后生物学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植物产品采收以后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原理,为植物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采后生物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涉及植物细胞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逆境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以上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因此,除课堂认真讲授、加强多媒体直观教学外,课后要多讨论,使学生能够掌握采后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植物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实践指导。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授课教材 (1 )罗云波主编. 果蔬采后生理与生物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 0 1 0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 “十一五”规划教材) (2 )罗云波, 生吉萍主编.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贮藏篇)(第 2 版). 北京:中 2 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茅林春, 赵丽芹主编. 果蔬采后生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2 、主要参考书目 (1)Kenneth C. Gross,Chien Yi Wang,Mikal Saltv eit (Eds.). The Commercial Storage of Fru its, Vegetables, and Florist and Nu rsery Stocks. Agricu ltu ral Handbook Nu mber 66. USA.2004. (2)潘永贵,谢江辉编著.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