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免疫应答之五:粘膜免疫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其包括两部分:①淋巴结和脾脏等有被膜的免疫器官;②黏膜免疫系统MIS,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IS是机体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部位,其重要性表现为:①人体黏膜表面积巨大,仅小肠黏膜表面积即达400m2(是皮肤面积的200倍),乃阻止病原微生物等入侵机体的主要物理屏障;②机体近50%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MIS内淋巴细胞占全身淋巴细胞总数的3/4。第一节黏膜免疫系统概述(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黏膜免疫系统由器官(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内耳等)内表面及外分泌腺(如泪腺、唾液腺、胰腺和乳腺等)相关的淋巴组织组成。按照MIS的器官分布,主要可分为如下3类:1.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肠道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由遍布肠道的弥散淋巴细胞发挥效应;2.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包括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及鼻后部其他淋巴组织;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其解剖结构与NALT相似,由淋巴细胞聚集而成的滤泡所构成,滤泡主要位于支气管上皮下。(二)黏膜免疫系统特征1.MIS的解剖学特征:(1)黏膜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直接接触(2)MALT呈不连续的区域性分布(3)MALT分布于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等)(4)黏膜层很薄且具有通透性2.MIS的功能特征:(1)对抗原的选择性应答(2)持续生理性炎症状态第二节黏膜免疫系统的屏障作用(一)MIS的物理屏障功能1.黏液层屏障: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杯形细胞可分泌黏液,覆盖于上皮细胞表面形成黏液层屏障2.上皮细胞屏障:黏膜上皮细胞间通过紧密连接而形成物理屏障,可阻止病原体和大分子物质通过(二)MIS的化学屏障功能1.蛋白水解酶:MIS产生各类蛋白酶,可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将食物抗原水解成肽,使之丧失免疫原性2.抗感染效应分子:黏膜局部可产生多种抗感染的效应分子,如转铁蛋白、溶菌酶、防御素、胃酸等(三)MIS的生物屏障功能肠道内存在大量共生菌,其生物学作用为:与病原体竞争空间和营养,阻止病原体在肠道定居;产生抗菌物质(如蛋白样毒素),可抑制相应菌株生长;MIS内模式识别受体(PRR)分布和定位,有利于对病原体识别和应答,同时保护共生菌。第三节黏膜免疫应答特点(一)参与黏膜免疫的淋巴细胞MIS内T细胞分为两类:①A型T细胞;②B型T细胞1.上皮内淋巴细胞(IEL)IEL分布于小肠和大肠黏膜上皮细胞间,其数量巨大,IEL包括两类:①A型IEL;②B型IEL2.固有层淋巴细胞(LPL)肠黏膜内主要分布A型LPL(二)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1.黏膜免疫APC摄取抗原的特点(1)DC借助M细胞转运而摄取抗原:抵达黏膜表面的抗原须穿越上皮屏障才能刺激MIS。(2)DC跨越黏膜上皮屏障摄取抗原:肠壁(尤其是黏膜固有层)含大量DC。2.黏膜细胞免疫应答特点摄取抗原的DC迁移至系膜淋巴结,激活的效应T细胞(A型T细胞)主要迁移至固有层,成为LPL,也可进入黏膜上皮成为A型IEL。多数IEL为B型IEL,由胸腺直接迁移至肠上皮。(1)IEL功能IEL(效应/记忆T细胞)位于黏膜上皮,可直接发挥抗黏膜感染的作用,其机制为:①病原体入侵迅速激活A型IEL(CD8αβ+CTL),直接杀伤感染的上皮细胞②B型IEL(CD8αα+IEL)可识别、杀伤高表达非经典MHCI类分子的黏膜上皮细胞,同时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2)LPL功能:MIS的LPL既可有效抵御病原体侵袭,同时对共生菌等无害抗原保持不应答或低应答。综上所述,MIS参与的抗感染免疫中,具有胞毒活性的效应/记忆T细胞(IEL)和促炎Th细胞亚群(LPL)可针对病原体快速产生保护性应答,同时Treg和B型IEL可参与维持MIS完整性和免疫自稳,限制过度的炎症反应。3.黏膜体液免疫应答特点体液免疫应答在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效应分子是分泌型IgA,其次是分泌型IgM和IgG。(1)分泌型IgA产生和转运:(2)分泌型IgA功能MIS针对TD抗原刺激产生高亲和力分泌型IgA,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①阻断微生物黏附于黏膜;②与IgG协同抵御穿越肠道上皮组织的致病菌;③中和作用;④调节共生菌基因表达谱4.黏膜免疫效应的“扩散”在机体任一局部黏膜组织致敏的淋巴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