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第一课《鹿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朗读《鹿鸣》。2. 知道此诗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中除了“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有“雅”和“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作品《鹿鸣》。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懂得礼仪。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之日便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借助书本与网络,回到古代,回到最讲究礼乐文明的时期--周代去看一看吧。二、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礼乐文化的资料。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三、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鹿鸣》这首诗,从中我们懂得了古时人们宴饮的礼仪场景。第二课《沧浪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识记《沧浪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 了解渔夫劝屈原的故事。3.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一、导入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诗歌赏析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学生练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五、了解故事屈原与渔夫的故事。第三课《河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河伯》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 了解屈原的故事。3. 理解屈原那种心胸开阔、意气昂扬的心境。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