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模式七坝小学南玉红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普遍,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特点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运用有声资料可以营造美的境界,更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充分活跃学生大脑。在教师语言的指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这样不难看出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形成有感于影视中的情景片断来感染观众的作用,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或者由学生模拟情境,使他们处于生动、具体而有趣的氛围中,感情投入、思想活跃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本人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一、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二、 1 、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三、小学语文第五册 《古诗二首》 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 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 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四、 2、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五、讲读时,可以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 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