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我与地坛》导学案(一)班级:姓名:小组:代号:评价:【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在自习或自主时间通过阅读课本同学们用25 分钟把预习案、 探究案的所有知识完成,剩余时间完成训练案,其中带★的题目C层同学可不做。2.重点预习:课文第一部分。3.把有疑问的题或文中的句子做好标记或写到后面的“我的疑问处”。【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2.体味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富含哲理的美,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3.品味作者深沉抒情、细密周到的语言(三处写景的作用)。【学习重点】体味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富含哲理的美,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学习难点】 对生命的感悟。【学习方法】 品读---体会---点拨 ----总结【课前活动】成语积累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修改的言论,文章或著作,说明其质量高。【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史铁生( 1951 年 1 月 4 日— 2010 年 12 月 31 日),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1983 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 世纪中国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之一。主要作品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夏日的玫瑰》 、《我与地坛》 、《命若琴弦》等。2.课文导读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 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 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的心魂,看这心魄的可能与去向。 ”这也是作者对他作品最好的诠释。《我与地坛》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 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作者忽然双腿残废了。在最初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