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资料2测量系统的定义1.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值的系统,称之为测量系统。2.测量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软件、程序、操作人员、环境的集合。3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变差进行分析,确定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等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4测量系统应具有统计特性1.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差小。变差应小于公差带。5测量系统应具有统计特性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6测量系统的评定第一阶段的评定: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第一阶段试验主要有二个目的: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着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之空间及环境。7测量系统的评定第二阶段的评定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常见的就是“量具R&R”是其中的一种型式。8各项定义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量具重复性:指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数据)的变差。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9各项定义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线性: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10各项定义偏倚: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11分析时机新生产之产品PV有不同时新仪器,EV有不同时再现性新操作人员,AV有不同时易损耗之仪器必须注意其分析频率测量系统分析至少每年一次12计量型测量系统MSA方法重复性;再现性;偏倚;线性;稳定性;13计数型测量系统MSA方法小样法;大样法;信号探测法;风险分析法.14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订在考虑如下因素基础上确定测量者的数量、样件数量和重复测量次数特性重要性如研究测量关键特性的测量系统需要采用更多的样件或增加对每个样件的重复测量次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被测对象的结果特点—对尺寸大或重量大的零件采用较少数量的样件,增加对每个样件重复测量次数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15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订选择日常使用过程的测量系统人员参加研究。在过程中选择能够代表过程的整个工作范围的样件。量具最小刻度应该不超过预期的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规定测量所应遵循的程序,确定要测量的特性。16确定测量系统分析的研究方式确保各次读数的统计独立性;测量读数应该顾及到可能获得的最接近数值;规定专人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过程进行监督;每个测量者都应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获取读数17确定需分析的测量系统每种万能量具每年各抽取一件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自制专用检验夹具,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系统分析。新产品开发时,按项目计划的时间要求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对于测量特殊特性的量检具,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18确定需分析的测量系统对于生产中发生问题,经分析怀疑是测量系统问题时,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对新建的和新维修过或修正过的测量系统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对于样本小于300件时,计量型测量系统应采用均值—极差法;计数型测量系统应采用小样法。19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均值极差法利用均值级差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最多允许安排三个评价人、十个零件、每个人对零件最多测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