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效应看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打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本文试图从制度因素的角度来分析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动产生的效应,并从中探究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制度效应 分配制度 改革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分享到改革和经济进展的成果,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改革初期分别增长了 20.7 倍和 16.5 倍。在改革分配制度方面,努力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改变分配上的“脑体倒挂”格局,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同时,积极进展多种分配形式,鼓舞和保护合法致富居民收入在普遍增加的同时,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从 1978 年的 0.16 上升到 2000 年的 0.32;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从 1978 年的 0.21 上升到 2000 年的 0.35;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从 1978 年的 2.37 上升到 2000 年的 2.79;而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也从 1978 年的 0.317(来自阿德尔曼和桑丁估量,1987)上升到 2000 年的 0.417(见 2024 年 7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月 9 日《人民日报》),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基尼系数为 0.4)。占总户数 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低收入户只占 4%左右,两者之比从改革初期的 4.501 扩大到 12.661。另外,不同收入阶层形成“金字塔”型分布,年平均收入接近和超过 20000 元的占总人口的 3.5%左右,而一半以上人口的平均收入在 2000 元以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呢?长期以来,主流进展经济学往往用经济增长或进展来解释收入差距的扩大。特别是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大量的经验资料得出了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进展程度的提高呈现出一种从逐步扩大到逐步缩小的规律性变化趋势,即著名的“倒 U 型假设”,以此来解释进展中国家(如中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扩大(Simon Kuznets,1995)。对此,我国著名学者陈宗胜教授则在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统计、实证、分析,并作出一系列只同公有制相联系的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公有制经济收入差异倒 U 曲线”理论。它是对中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这里主要讨论正常收入差距)的较为系统的解释。但是我们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对于转型中的中国,仅仅只从经济进展的角度来分析收入差距的变化是不够全面的。必须看到在经济进展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