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上课对象临床医学生上课年级大三学分/周学时5/6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R专业课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选用教材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主要参考书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不少于300字)外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外科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当前外科学发展前沿,联系实践,主动探讨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关心病人、尊重病人,视病人健康高于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本大纲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在为病人服务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让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措施;并通过见习、实习,逐步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重视外科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注重启发,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科学的教学过程,无论是课堂授课、见习还是实习,首先要求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进行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常见病为重点,重视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外科学的教学,使学生最终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外科基本操作。对要“掌握”的内容,要求讲深讲透,学生应能记忆、领会其基本理论以及学会如何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对要“熟悉”的内容,都应重点讲解,学生在全面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做概括的讲解,学生则对此有一般的认识。对要“自学”的内容,学生也应根据不同要求认真自学。1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重点)。2第二章无菌术(自学)熟悉: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无菌、消毒法。树立无菌观念(重点),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结合实验学会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难点)。0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概述了解:体液平衡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外科的重要性。第二、三、四节体液代谢的失调掌握:①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缺水及水中毒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难点)②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镁、钙、磷代谢紊乱的表现、体液失调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第五节酸碱平衡的失调掌握: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难点)熟悉: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诊断、治疗。2第四章输血(自学)掌握:输血的适应症(重点)、输血技术、血制品的选择(难点)、注意事项和输血的并发症(重点)及其防治。熟悉:自身输血的作用,即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了解: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量剂的用途。02自学: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输血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作用。第五章外科休克第一节概论掌握:休克的概念、病理生理(重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熟悉:休克的分类。了解:休克的监测(难点)。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熟悉:低血容量性休克概念、主要表现及治疗。第三节感染性休克熟悉:感染性休克概念、主要表现及治疗。2第六章麻醉(自学)第一节绪论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临床麻醉的分类及其概念。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掌握:麻醉前胃肠道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