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坡乡贫困问题及扶贫对策 关于高坡乡贫困问题及发展策略 汉语言文学(2)班莫义云 2010030407 3 贫困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的社会现象。中国的贫困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少数民族民族贫困问题尤为突出。XX 省是西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也是贫困问题的多发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XX 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按照新的扶贫标准,XX 省贫困面积依然较大、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贫困程度依然较深,总体扶贫形势依然严峻。国发 2 号文件将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提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据 2010 年 XX 省扶贫开发汇报材料显示:“贵州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制度扶贫和开发扶贫相结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和贫困发生率依然很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和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并存的新阶段”,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当前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高坡乡是贵州扶贫对象之一,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科教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意识较为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这些状况是贵州少数民族普遍的写真。通过对高坡乡实地调研了解其贫困状况、贫困原因,揭示其贫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对以往的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当前存在的贫困问题的新进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欲以高坡乡为窗口,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一、高坡乡概况 高坡苗族乡位于 XX 市东南端,距 XX 市 51 公里,距 XX 县区政府所在地 31 公里,地处花溪与龙里、惠水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 120 平方公里,辖 19 个行政村,121 个村民组,87 个自然寨;耕地面积 15532 亩;截止 2009 年底,全乡总人口 21245人,其中苗族占 71.2%、布依族占 3.2%、汉族占 25.6%。全乡平均海拔 1500 米,境内最高处皇帝坡海拔 1712.1 米,也是 XX 市最高处,属典型的高寒山区。 自解放以来,虽然高坡乡离贵阳较近,但是由于其地形的阻隔,交通不顺畅,经济文化比较的闭塞,发展非常的慢,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贵阳周边的县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高坡,激发了苗乡人民的干劲,振奋了苗乡人民的精神,坚定了苗乡人民建设高坡的信心。十余年来,高坡这片积绽着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土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