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访源头治理的几点思考 农村信访问题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做好农村信访工作,需要对新形势下的突出问题探索研究,切实加强源头治理。 一是涉及农村干部作风问题的申诉类信访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意识的增强,农村干部队伍正遭遇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是物质利益矛盾纠纷求决类信访居高不下。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大多数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如主动要求政府办理“低保”、要求给予医疗救助,要求提高土地占用补偿标准、要求政府给予经济帮助等。 三是批评建议类信访呈上升趋势。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联系日益紧密,信访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关注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的群众正在逐步增多。 对策建议: 一是抓队伍建设。首先镇(乡)、村干部要提高“一个水平”,增强“三种能力”。提高“一个水平”就是提高镇(乡)村干部政策和法律水平,能够熟练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对信访问题进行接待调处,杜绝出现“一问三不知”、“接访的不如上访的”现象。增强三种能力,即增强引导说服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分析协调能力。其次要建立镇(乡)村组基层三级联动的调解组织,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源头预防。镇(乡)村调委会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村级调委会要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把群众的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解决在村一级,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杜绝信访源。如在我县二广高速和 207 线征地拆迁中,部分村民征地补偿面积量错、补偿标准弄错、实物核定遗误的现象是难免的,接到村干部反映的农户诉求后,信访部门与 207 扩改协调办取得联系,经重新核对,还了老百姓一个清白,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虽然是小事,但不及时查办处理,就会酿成给国家建设出难题,发展到阻工的大事,甚至会诱发群众性集访。第三要加大对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保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定期选聘部分优秀村干部到基层机关工作,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二是抓作风建设。首先要改进工作态度,强化宗旨观念。乡村党员干部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定期深入村社,深入农户,接地气,听民意,解民忧。将农民反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