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提补计费用的财税处理 一、定义 顾名思义,补提补计费用就是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在前期确认的费用,因故未在当期确认而在本期进行补充确认的费用。严格意义上说,补提补计费用都属于会计差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差错,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常见的业务类型大致有: 1.单纯的会计差错,即狭义上的会计差错,如未提、少提折旧或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 2.因业务时间差晚计的费用,如差旅费报销的滞后等; 3.未可知发票在年度报告后到达形成的补计费用。 二、补提补计费用的会计处理 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及指南的规定,按重要性原则,会计差错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两类。 1、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指金额较小,性质不严重的差错,会计处理上应当直接做费用处理,计入本期净损益。 2、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性质比较严重。会计处理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发现当期期初留存收益。 同时因补提补计费用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某些事项又适用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我们先来看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其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补提补计费用只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有关,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帐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上年度的有关帐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帐后已无余额。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帐务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