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3 航站楼准入复习材料 运营流程 航站楼简介 首都国际机场3 号航站楼(简称T3)位于现有1 号航站楼(简称T1)、 2 号航站楼(简称T2)的东南方向,分为C 区、D 区和E区。T3 总建筑面积约为100 万 m²,南北约3km, T3 设计旅客吞吐量约为4700 万人次/年。T3 楼前GTC 总建筑面积34.8 万 m²。 各楼层功能区域简介 T3-C 区 F1:国内/国际到达车道边、员工餐厅、国内/国际要客区域。 F2:国内/国际行李提取、国内到达、国际到达海关/检疫检查、APM 站台、国内远机位出发候机区、通往GTC 联廊。 F3:国内出发安检、国内出发、国内两舱休息室(四层浮岛)。 F4:国内/国际值机手续办理、通往GTC 联廊。 T3-D 区 : 将在2008 年奥运会前启用,用于奥运会的国际进出港。 T3-E 区 F1:国际远机位出发候机区、员工餐厅。 F2: APM 站台、国际出发检疫/边检/安检/海关检查、国际出发、国际两舱休息室(三层浮岛)。 F3:国际到达、国际到达检疫/边防检查。 3 号航站楼C 区 (T3-C) 建筑面积:51.5 万 m²。建筑结构:地面五层,地下三层。用途:用于综合值机手续办理和行李提取,以及国内进出港使用。 F1:国内/国际到达车道边、员工餐厅、国内/国际要客区域。 F2:国内/国际行李提取、国内到达、国际到达海关/检疫检查、APM 站台、国内远机位出发候机区、通往GTC 联廊。 F3:国内出发安检、国内出发、国内两舱休息室(四层浮岛)。 F4:国内/国际值机手续办理、通往GTC 联廊。 3 号航站楼D 区 (T3-D) 建筑面积:9.8 万 m²。建筑结构:地面三层,地下二层。用途:用于国际进出港使用(T3-D 将在2008 年奥运会前启用)。 3 号航站楼E 区 (T3-E) 建筑面积:38.7 万 m²。建筑结构:地面三层,地下三层。用途:用于国际进出港使用。 3 号航站楼启用后,主要运行资源(例如航站楼大门、值机区、登机口、行李提取转盘、房屋等)将进行统一编号。 3 号航站楼,英文名称Terminal 3(简称T3) 3 号航站楼三个登机区由南向北编号为C 区、D 区、E 区。依次称为3 号航站楼 C 区(简称T3-C), 3 号航站楼D 区(简称T3-D), 3 号航站楼E 区(简称T3-E)。 大门编号: 地上一层大门编号:由东向西依次为311、 312、 313、 315、 316、 317。 地上五层大门编号:由东向西依次为351、 352、 353、 355、 356、 357。 值机区编号: 由东至西命名: A、 B、 C、 D...